淀粉化学
发布时间:
2024-12-09 03:17:32 阅读量:
粮食安全是“国之大者”。今年以来,各级党委✅和政府扛牢粮食生产责任,落实落细各项稳产增产措施,全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预㊣✅计将首次突破1.4万亿斤,为巩固和增强㊣经济回升向好、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 今年粮食产量有望迈上新台阶,主要推动力是什么?粮食生产有哪些亮点?粮食丰收如何更好㊣转化为农民增收?本版今起推出“年终✅策划·抓牢抓实粮食生产”系列报道,敬请关注。 入冬后,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农村房前屋后的玉米楼㊣子里,堆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棒。今年是栾城区实施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项目的第二年,全区22.2万亩玉米平均单产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亩产提升了11.85%。 去年以✅㊣来,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统筹整合资金,先后聚焦玉㊣米、大豆、小麦、油菜等㊣主要粮油作物,在重点县整建制开展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。去年整建制推进县粮食单产增长率比非项目县高8.8个百分点,300个大豆、玉米整建制推进县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73%以上。从今年看,“以整建制为㊣着力㊣点,带动均衡增产”,仍是粮食高位增产背后的重要支撑。 “那天来了好多人,看了都说明年也这么种!”回想起10月10日的实打实㊣收现场,栾城区天亮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军海一脸自豪。今年合作社承担了玉米百亩高产示范创建项目,秋收时亩产达到836.47公斤,方圆几十里的农户都来现场观摩。 实际上,让农民主动接受密植高产栽培新技术并非易事。“种密了,会不会✅倒伏?”“耐密品种穗小、粒少,产量能靠谱吗?”……骤然改变生产模式,农民难免有顾虑。 “农民就认实实在在的产量,得把整套技术体系做给他们看才行。”栾城区农业综合开发中心副主任焦建龙坦言。 放眼全区,“新型经营主体㊣提供✅托管服务带动半个乡”的现㊣象很常见。冶河镇南留村种粮大户靳力志的良丰家庭农场,就经常承接农民培训和品种试验,跟专家联✅系多,身边有许多信任他的农户。“去年俺带头种的矮秆耐密玉米品种‘黄金粮MY73’,今年周边四五个村种了7000亩地。”靳力志说。 瞄准这㊣些典型大户的示范✅带动作用,今年栾城区从项目资金中拿出50万元,遴选出10家玉米规模种植主体,合力创建9个百亩高产田和1个品比试验田。“他们都是‘老把式’,地块位置也好,便于农户看到实效。”焦建龙说。 赵军海与区农业农村局签订的创建协议,定下了亩产800公斤的攻关目标。每块百亩高产攻关田,给予5万元项目补贴,用于玉米生产中的各项投㊣入。“承担这个项目,是信任也是荣誉,俺们都愿意踏踏实实干好。”赵军海说。 靳力志承担的是品比试验田建设,百亩地里密植了㊣10个玉米品种。整个生产㊣季,他手上攒了厚厚一沓农事记录,手机微信群里,大户们在线交流、比学赶超,还请来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杜雄、石家庄玉米体系试验站站长王瑞文㊣等专家线上“坐诊”。 冶河镇寺上村村民翟杰领年年跟着靳力志种粮食。看到百亩示范方搞起了水肥一体化,他也跃跃欲㊣✅试。靳力㊣✅志顺势㊣为他提供了滴灌带,“不增产不要钱。”收完玉米测完产㊣量,翟杰领不光第一时间付了滴灌带费用,还把技术推荐给亲戚朋友。 关键点上的带动能力,转化为面上的生产力。“大户们种㊣㊣植理念更新快,接受和转化新技术的意识强,把技术落实到位的同时,还示范引领大家跟着学、跟着干。小户、散户主动向大㊣户靠拢,有力实现了玉米单产㊣提升整体推进。”栾城区农✅业农村局党组书记、局长王洪㊣波说。 经✅定点调查,示范区10.3万亩玉米田单产达到716公斤,其中9个百亩高产创建方亩产均超过800公斤,示范带动全区玉米大幅增产。 在栾城区,但凡问及今年玉米增产原因,农户们通常都会归结于密植高产栽培技术。不过,密植✅跟高产之间,并不能简单画等号。 “盲目增密,会引发倒伏。”项目专家指导组副组长、栾城区农㊣技中心主任张华说,植株间相互遮挡,日照和营养不足,容易导致植株✅瘦小。如果继✅续采用传统“一炮轰”式的施肥方式,就会使植株中下部茎节生长旺盛、节间细长,根系下扎浅,增加后期倒伏的风险。 目前比较科学的模式,是采用宽窄行合理密植配套水肥一体化。简单来说,就是把玉米的行距从传统的60厘米调整为宽行80厘米、窄行40厘米交替的形式,既不改变行数,又能增加通风透光性,使边行优势充分发挥。同时在窄行间铺设滴灌✅带,将养分“喂”到玉米根✅✅部。 对密植栽培来说,如果一块地上出㊣苗时间、生长发育不一致或者空间分布不均匀,会造成空秆和大小穗。“小苗一上来就营养不良了,相当于基础没打好。”张华说,经过头一年的探索,越来越多农户意识到播种质量的重要性。 在农机部门的✅引导下,一些生产和服务面积较㊣大的合㊣作社购置了适用的新型玉米免(少)耕施肥播种机。“施肥、播种淀粉化学、铺带,一步到位小麦㊣属于什么科。”赵军㊣海介绍,新机器可以边走边拨开秸秆,还能清理残茬和寄生在上面的虫卵,出来的苗“根脚干净”,齐溜溜的。有了✅好机器,今年找赵军海托管的农户多了起来,他一口气跟40多家合作社签了服务协议。 作为项目包联指导专家,杜雄在实地探查和技术培训中发现,很多农户习惯了“一炮轰”的施㊣肥方式,有的即便用上了滴灌技术,还意识不到这是一种高效追肥✅的办法,依然导致中后期玉米脱肥而减产。 张华说,玉米长起来以后高大茂密,进地不便,无人✅机撒肥又容易烧苗。增密后配套水肥一体化,补上了传统模式多㊣年的短板,适期追㊣肥满足穗分化发育对养分的需求,还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。 从增加的成本看,每亩用种量增加35%,种子费用增加15元左右,滴灌费用70元;从减少的成㊣㊣本看,用水量比大水漫灌减少30%—50%,还省下了每天200元的人工费用。底肥减少一半,剩余㊣肥料匀到大喇叭口期、穗期等节点再施用。 “总的看,成本反而下降了,亩产还增加400斤左右。”张福秋感慨,“把各个技术环节落实到位,这套新模式确实挺给力!” “过去种地靠㊣力气,现在得靠头脑。签协议那会儿还有点担心,结果大大超出想象,真是不服不✅㊣行。”靳力志说。最近他听说,外地有种植户采用宽行1.3米、株距缩小的新模式,亩产✅超过1000公斤。他打算年后请教专家,拿出部分地块做试验。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㊣研究员李少昆说,目前我国玉米单产相当于世界高产国的2/3左右,仍有很大发展空间。 增密是高产的基础。“对小农户来✅说,短期内不宜过度增密,一是有倒伏风险,另一个是对肥水需求㊣增大,边际㊣效益降低。”河北✅省玉米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崔彦宏提示,玉米栽种密度要因地制宜,把关品种特性进行合理增密。 “在现有基础上补齐薄弱环节,栾城区大面积玉米亩产突破1000公斤是有希望的。”杜雄分析,在栾城区,多数地块仍采用传统的播种机械,种植密度达不到理想要求,缺苗断垄时有发生。进一步提高播种质量,需要加快优质耐密㊣品种推广和机具更新换代,比如配备更大马力的牵引拖拉机并加装北斗导航装置,加快高精度气吸式播种机应用推广等。 单产提升的理念,体现✅在耕种收全过程。10个百亩示范方,是在10月7日前后收割的。从9月底开始,张福✅秋就急得天天给张华打电线日就收完了,路人经过了都问,你这个地还要不要了。”可事实证明,晚收半个月,亩产增加超过150斤。 “农民种地跟✅㊣投资一样,也有落袋为安的心态。”张华说,理论上说,玉米完㊣熟收㊣获✅产量最高,在不影响下茬小麦播种的前提下,应尽量推迟玉米收获时间;但是粮食一天在地里,农民就会有顾㊣虑。 “新技术㊣㊣的落地,实质上是对农民传统观念和传统方法的改变。”杜雄说,只有认识转变了,才能更好促进新技术应用落地。 玉米生✅长早✅期有个重要环节——控旺,即小苗长出6—8片叶子时,喷洒专用生长调节剂,控制长势。“玉米不长高,基部茎节会变得短粗,跟小胖子似的,抗倒能力就强了。”张华说。 一些农机服务组㊣织反映,不同的地块玉米出苗有先后,而控旺却需要㊣卡准时间窗口。无人机宽幅较大,喷洒药雾时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地块。 “目前只能是尽㊣量统一播种时间,滴水齐苗,保证出苗均㊣匀,整齐一致。”张华表示,进一步整建制提升玉米单产,类似的薄弱环节还有待进一步细化、优化。 “栾城区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,二者在生产技术经验、技术服务、机具等方面有相通之处。”杜雄说,在提升㊣玉米单产的同时,逐步建立起技术服务和农机具租赁服务体系,产业间通过良性循环、互促相长,有利于区域整体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。 变化正在悄然发生。看到今年赵军海的玉米种得好,许多农户把冬小麦也交给他托管。赵军海说,合作社今年新购了小麦播种机,种出来麦苗特别齐。 张福秋家的院子里,特意留了100亩玉米穗子,等着元旦前后脱粒卖个好价钱。作为种粮大户兼服务主体,他打㊣算年后投资30万元建烘干塔,“烘干再卖,粮食✅价格能增加1/4,大伙儿提产量更有劲头!”
关键词: 小麦属于什么科